电子报

醴陵船湾、衡阳金兰解锁红背包 “安全密码”

湖南法治报触屏版 · 自然资源
发布时间:2025-07-11 | 点击量:13639

湖南法治报 新湖南记者齐果 熊容容 实习生陈亮宇 七月的湘东骄阳似火,衡阳县金兰镇的逢“十六”早集热闹非凡。一顶挂着“红背包公益科普铺”标识版的红色帐篷前,志愿者不停向赶集的村民们发放地灾防治资料,引来大家驻足了解:有人打开宣传单指着滑坡征兆示意图仔细比对自家屋后的情况,有人举着手机扫描科普卡上的二维码,屏幕里立刻跳出滑坡避险的动画短片。一旁的答题区更成了 “战场”:“暴雨天发现山体掉石块该往哪跑?” 的问题刚出,几位大爷大妈就争先恐后回答,答对者接过印着防灾标语的小礼品,脸上的笑容比阳光还亮。

这是 7 月10日第九届红背包地灾防治宣传走进金兰镇的一幕。当天的活动以 “室外宣传 + 公益课” 双线展开,除了集市上的互动科普,镇乡镇会议中心里,一场专为隐患区居民和暑期学生准备的公益课同样热火朝天。由湖南省地质灾害防治与生态修复学会派出的,来自湖南省水环所地灾中心的高级工程师杨辉鸿结合衡阳山区地质特点,讲解滑坡、崩塌的识别技巧,讲到 “用贴片法监测房屋裂缝” 时,台下几位切坡建房的村民赶紧掏出手机记录;穿插的互动答题更让课堂活了起来,孩子们抢答的声音此起彼伏,原本严肃的防灾知识在笑声中深植人心。

而就在前一天,在醴陵船湾镇,也同样开展了“室外宣传 + 公益课” 双线并行的地灾防治科普宣传。特别是在科普课堂上,地灾防治专家重点结合株洲地区几起滑坡案例, 讲解了农村切坡建房要注意的重点,提醒村民在必须切坡才能建房的情况下,一定要先防后建。从隐患区赶来的老乡们听得专注,记得认真,互动积极,收获满满。

两天的宣传活动,“红背包”的科普宣传志愿团队又收获了“科普种子”。在船湾镇和金兰镇,两镇政府的号召下,共有10名青少年加入了“小小群防员” 队伍,他们在公益课堂上收到了装满科普手册及光盘、应急手电、防暑物资的红背包,稚嫩的脸上写满认真,这也标志着今后 他们会将今天学到的地灾防治知识活学活用,从生活中去观察去实践,用知识去影响身边的人,成为传播科学防治地质灾害,守护家园平安的种子。

船湾镇政府工作人员叫来邻居孩子来参加学习:“让孩子带动家庭,才能织密群防群治的网。”

金兰镇政府领导表示:金兰山地面积大,切坡建房有375处,镇政府通过常态宣传、实战演练、精准预警来提升群众应急避险意识。

湖南省自然资源事务中心宣教部工作人员表示,在省自然资源厅的指导下,此次两地活动,得到了多方力量的协同支持:湖南省地质灾害防治与生态修复学会提供了专家资源,醴陵市自然资源局、衡阳县自然资源局协同落实场地与人员组织,群策群力才让基层群众听到“家门口的防灾课”。

从船湾镇的课堂互动到金兰镇的集市科普,红背包地质灾害防治公益行动之路又延伸了数百公里,如今,30余个县市地质灾害防治一线和 100多个地质灾害点已解锁了红背包里的 “安全密码”。 无论是田埂旁,还是山林间,红背包里装的不仅是科普手册与应急工具,更是让群众 “能识险、会避险” 的底气,是无数人共同守护家园平安的力量。

责编:齐果

一审:齐果

二审:伏志勇

三审:万朝晖

来源:湖南法治报